1、红眼病
春季易流行,红眼病医学上称“急性结膜炎”,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。主要通过接触传染,春夏季极易流行。临床特点:双眼先后发病,发病后眼部明显红赤、眼睑肿胀、发痒、怕光、流泪、眼屎多,一般不影响视力。由病毒感染的红眼病症状更明显:结膜大出血,前淋巴结肿大并压痛,还会侵犯角膜引起眼痛,视力稍模糊,病情恢复较慢。
防治办法:
(1)保持局部清洁,患眼严禁遮盖
(2)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
(3)接触物应及时消毒处理
(4)局部用抗生素眼药水眼膏
2、流行性腮腺炎 由腮腺病毒引起,通过空气飞沫传播。临床特点:发热、耳下腮部漫肿疼痛,通常在发病当天或次日先由一侧腮腺漫肿然后波及对侧,也有始终局限于单侧发病。整个病程大约1-2周。
防治办法:
(1)隔离至腮肿消退。
(2)注意口腔的清洁;清淡饮食,禁食刺激性食物尤其是酸性食物,多饮水,保证入量。
(3)局部用消肿止痛药;全身应用抗炎、抗病毒治疗。
(4)对高热、头痛、呕吐者给予解热止痛、脱水剂等对症治疗。
(5)腮腺炎减毒活疫苗或麻疹-风疹-腮腺炎联合疫苗可对易感人群实行接种。
3、水痘
水痘是由水痘—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。出疹前有发热、头痛、鼻塞、流涕、喷嚏等症状,1—2天内出现皮疹,发于躯干波及全身。皮疹先为红色丘疹,后为绿豆大小圆形水疱,疱后结痂,脱痂后一般不留痕迹,自觉微痒,病程为2—3周。
防治办法:
(1)少去人口密集的地方,如网吧、商场、歌舞厅等,室内保持通风;
(2)接触水痘患者的人群可口服吗啉胍,室内用艾叶进行空气消毒;
(3)感冒患者应避免与水痘患者接触;
(4)加强营养,锻炼身体,增加自身抵抗力。
(5)已患水痘的同学,应隔离至皮疹完全干燥结痂为止。
(6)局部治疗以止痒和防止感染为主。继发感染者可外用抗菌素软膏。继发感染全身症状严重时,可用抗生素。忌用皮质类固醇激素,以防止水痘泛发和加重。
(7)口服板蓝根、利巴韦林等药物,避免搔抓,以防感染。
5、流行性感冒
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,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具有很强的传染性,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。潜伏期1—3日,主要症状为发热、头痛、流涕、咽痛、干咳,全身肌肉、关节酸痛不适等,发热一般持续3—4天,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。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,传染期为1周。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,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。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。治疗无特效药物,主要是对症处理;如无并发症一周可痊愈。
防治办法:
(1)由于流感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播,因此保持教室、寝室、实验室等公共场所的空气流通是最好的消毒方法。
(2)流感高发期最好不到人群集聚的公共场所,以防交叉感染。
(3)加强营养及体育锻炼,保持足够的睡眠,增强抗病能力。
(4)注意个人卫生。
(5)抵抗力差的同学建议在流感高峰来临前到市防疫站注射流感疫苗
(6)不带病上课。如出现鼻塞、流涕、咽痛、打喷嚏等症状应及时就医。打喷嚏时应用纸巾遮住口鼻,以防传给他人。
6、流 脑
是由脑膜炎双球菌感染引起的脑膜发炎的疫症。细菌主要经由咳嗽,喷嚏或接吻传播。多在春季流行。常见的临床表现有:高烧、剧烈头痛、呕吐、颈项强直;重者出现昏迷、抽搐。此病可引致脑部受损甚至死亡。在流脑高发期,若出现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,或者突发高热、身上有出血点、头痛、喷射状呕吐、嗜睡、烦躁不安等症状,应立即到正规医院治疗,以免延误病情。
防治办法:
(1)注意通风,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,通风不畅的公共场所。
(2) 保持个人卫生,多晒太阳,饭前便后勤洗手。
(3)饮食要合理,进餐时生吃几瓣大蒜头也是一种经济实惠的预防方法。
(4)避免过度劳累,注意休息和运动锻炼,提高身体抵抗力。
(5)尽快进行流脑疫苗接种,是预防流脑疾病的最佳办法。
(6)一旦发生流脑病人,应隔离,并对疫点进行消毒处理。
二○一一年二月